01
公开课
02
中文知识
03
中华文化
投鞭断流源自《晋书・苻坚载记》,在筹备南征事宜的过程中,面对群臣讨论,苻坚放出豪言:“以吾之众旅,投鞭于江,足断其流。” 这一言论被记录在册,“投鞭断流” 一词也由此诞生
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,并特意安排了蜀国的歌舞表演。在场的蜀汉旧臣无不触景生情,感慨万分,而刘禅却嬉笑自若,毫无思乡之情。当司马昭问及他是否思念蜀国时,刘禅竟坦然回答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这便是“乐不思蜀”成语的由来。
“中流击楫”原是晋代祖逖在河流中央拍打船桨的起誓行为(中流:河流中央;击:敲打;楫:船桨),后比喻收复失地,报效国家的激昂意气;在句中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
“狗尾续貂”: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,因任官太滥,貂尾不足,所以用狗尾来代替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比喻拿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,使得前后不相称,多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或事物的质量参差不齐。
东晋时期两位有志青年——祖逖与刘琨,他们情同手足,共被同寝,在半夜听到鸡叫声后,非但没有被其惊扰,反而视为催人奋进的号角,立即起床舞剑练武,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武艺。这一典故,后来便演变成了“闻鸡起舞”这一成语,寓意着有志之士抓紧时间,勤奋学习或锻炼,以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个清晨。
每年公历12月6-8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,我们迎来了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——大雪。大雪,顾名思义,预示着雪量将增大,天气更为寒冷,万物银装素裹,展现出冬日独特的魅力。
“势如破竹”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远的寓意,成为了人们赞颂迅猛势头、颂扬顺利进展的绝佳词汇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,探寻它的出处、原型人物背景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。
楷书,又称正书、真书、正楷,是汉字字体的一种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,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,到了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。唐代楷书大家辈出,如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等,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奉为圭臬。楷书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了官方文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字体,一直沿用至今。
行书,顾名思义,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。它既有楷书的工整严谨,又不失草书的灵动飘逸。行书的笔画流畅自然,字形多变而不失和谐,被誉为“书法的灵魂”。
上课APP下载
如何上课
常见问题
微信
在线咨询